舞一曲復仇的探戈──《以我為名的變奏曲》


作者:連城三紀彥
出版日期:2012年08月27日
閱讀日期:2012年08月06日
入手方式:試讀活動(感謝皇冠文化與李小姐)

世界知名的美豔名模美織玲子,被人發現陳屍在家中,有七個人擁有殺害她的動機,而且他們也都認為自己就是真兇。

光是上面短短的這一段話,就足以讓人引發對於《以我為名的變奏曲》的足夠好奇心了。更別說翻開了第一頁,就看到被害人死前的內心剖白──原來她早已有厭世之意,只是藉由設計好的行動,營造出一個完美的環境,引導並引誘出兇手的殺機,藉由兇手之手達到自殺的目的。

但是,她為什麼要自殺呢?又為什麼要藉由他人之手完成自殺呢?正如她在自述中所說,是為了「復仇」。但新的疑問又來了,為什麼復仇要拿自己的命去賠?又是什麼樣的仇恨,讓她要用如此激烈的方式復仇?而隨著她的屍體被發現,作者拋出越來越多的疑問,讓人百思不得其解──為什麼擁有動機的七個人,都會認為自己就是兇手?而這七個人,又是因為什麼樣的動機而下手?

讀推理小說的時候,我時常會想,撇開衝動殺人和意外致死,究竟人們要恨一個人恨到什麼程度,才會真正下手扼殺一條活生生的人命?但我錯了,人類畢竟是複雜的生物,可能會因為不同的情緒而產生殺意──比如愛,比如恐懼。而在本書裡,七名嫌疑者的殺機起因(把柄)雖然五花八門,但讓他們成為美織玲子手中操線人偶的,卻都是「恐懼」──恐懼自己的把柄被公諸於世、恐懼自己會身敗名裂,失去名利地位。

人類真是一種貪心的生物,得到了之後,就會想要得到更多,同時卻又極度害怕失去,為了不失去自己所擁有的一切,再怎樣可怕的事都能夠做得出來(當然不僅僅只是殺人)。在連城三紀彥的筆下,七種相異卻又相似的人性逐漸浮上檯面,讓人或憤慨、或悲嘆、或可憐、或同情、或輕視,更情不自禁地為作者洗鍊的文筆而驚豔。

令人意外的是,查了資料我才知道,本書竟是連城三紀彥於1984年出版的早期作品,除了謎題本身有幾點令人疑惑的細節之外,居然感覺不出青澀之味,根本就是很成熟、完成度極高的作品。不曉得本書的版本是否有經過修訂?若答案是否,或者修訂改動不大的話,那這位作者就實在真的太令人佩服了。

不過話說回來,我一直對美織玲子的復仇理由,在情感上感到不太能接受。七個人裡,由愛生恨的那一位倒是還好,可以理解,但其他六位嘛……雖然他們都各有可惡之處,但當初也是妳自己同意這樣的「利益交換」,拿這個來作為仇恨源頭,未免有些遷怒之意(妳自己不滿意自己的生活,不先去反思自己做的選擇哪邊有問題,反倒去怪罪這些人?果然是自私自利的女人)。雖然可惡之人必有可憐之處,但我真的沒辦法喜歡這位「被害人」。

至於那幾點令人疑惑的細節,因為和謎底有關,所以隱藏起來,以免害人誤踩雷,想知道的人只要按一下「顯示文章」就看得到囉!

美織玲子在第一章自述裡提及當年住同一宿舍同事的片段,裡面有一句「比我漂亮好幾百倍的女生」,在揭露她的真實身份之後,再回頭來看,會覺得這句根本就不是所謂的「敘述性詭計」,而是欺騙讀者的作弊行為了。
而警方開始調查命案後,居然沒有調來死者家中的通話記錄(照理說這不應該是正常程序嗎?),讓我非常訝異。尤其只要警方調了通話記錄,就會發現美織玲子命案的最大疑點──同時也是她整個計畫的最大破綻,讓我不禁懷疑作者是否沒有注意到這一點。
警方角色裡意外捕捉到真相端倪的岡部,雖然擁有不少露面機會,但在整個故事收尾後卻沒有對他的查案過程做出完結交代,總讓人覺得有點遺憾。


個人喜愛度:★★★★

【延伸閱讀】
試讀:《以我為名的變奏曲》(BY 苦悶中年男)
[試讀] 以我為名的變奏曲 —— 最不能原諒的是自己(BY Draq)
心靈扭曲的美麗面貌──《以我為名的變奏曲》(BY 栞)
讓人欣羨不已的才能──讀連城三紀彥的《以我為名的變奏曲》(BY 鎮長)

【連城三紀彥作品】
以我為名的變奏曲(博客來網路書店)
花葬(博客來網路書店)
人造花之蜜(博客來網路書店)

0 回應:

◎感謝來訪,歡迎分享你的想法!
◎勾選「通知我」可以避免遺漏後續回覆的訊息
◎別忘了留下大名、連結等資料,我才有機會多認識你!